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如何处理?
我院审理一起盗窃案件,被告人申某、张某在本次犯罪前,均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因为他们在前判盗窃罪时均未满十八周岁,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有关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的规定,本院不能以累犯对二被告人从重处罚,但能否以有犯罪前科对被告人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的幅度来量刑,合议庭出现不同意见:一是不适用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的幅度从重处罚,但可以被告有犯罪前科对其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的幅度来量刑。二是既然累犯都不认定也不应从重处罚,而且《刑法修正案(八)》也免除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报告义务,

展开
刑事辩护
上海
2022-08-10 17:33
已帮助 98
律师解答1条
  • 《刑法修正案(八)》第六条对累犯制度进行了修改,将不满18周岁人犯罪,作为普通累犯的消极条件。这就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不再构成累犯。据此,本案中申某、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累犯,不能适用《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中“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10%-40%的幅度从重处罚”的规定。在这一点上,应当是没有疑问的。那么,对他们的行为能否适用《意见》关于“对于有前科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的规定呢?我们认为,还是应当适用这一规定的。其理由如下:第一,从《意见》设定这一量刑的出发点来分析,之所以要对有前科劣迹的被告人从重处罚,主要是基于其人身危险性相对较大的缘故。人身危险性越大,相对应的,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就越高,对其改造的难度也就越大。而本案中,申某、张某曾经因为盗窃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在接受完刑罚处罚后,再次实施犯罪,表明二被告人仍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应当对其从重处罚。第二,在少年司法实践中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针,从总体上来讲,对未成年人实行的是较为宽缓的刑事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要一味从宽、盲目从宽,而要做到宽严有度、宽严有据。要根据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自身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处遇方式,更好地体现刑罚的个别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挽救。第三,从法律层面上分析,《刑法修正案(八)》虽然对累犯制度进行了修改,但是,并不当然意味着对有前科劣迹的未成年被告人不能从重处罚。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438天以前 回复

咨询助手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特殊性,以上律师仅针对当前问题做出解答。若未能解决您的疑问,可立即咨询我并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情况,咨询助手24小时在线为您服务。

咨询助手
在线
继续咨询
您关注的同类问题
首页
找律师

大律网服务导航

快速服务
找律师
法律知识
咨询1 咨询2 咨询3 咨询4 咨询5 手机咨询1 手机咨询2 手机咨询3 手机咨询4 手机咨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