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平台

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

2023-05-23 16:05

23人已浏览

吴梦云

吴梦云律师

已帮助 472

好评140

  • 有团队
  • 办过大案
  • 高学历
  • 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建设工程

专业分析

民间借贷最高合法利息的规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如果不超过36%,债权人主张利息是支持的,超过36%的,超出部分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民间借贷的利息多少才是合法的?

案情简介

刘英是一个国企的高管,自2012开始就将自己的闲置资金出借给朋友张力用于其公司经营。双方约定的利息是年化24%至年化30%不等,也签订了借条,期间有借有还,双方于2020年1月对账后,张力尚欠刘英700万元未归还,双方重新签署了一份协议,约定2020年12月31日全额偿还,利息年化28%,利息按月结算。但近两年,张力的公司受疫情影响很大,经营亏损,除了2020年按月结算了部分利息外,到期无力偿还欠款本金,刘英欲起诉至法院,要求张力偿还本金和28%的利息。法院会支持吗?

汪律师解答

本案中,法院支持张力全额返还本金的可能性大。但是利息不会简单地按年化28%计算。需要按阶段计算:

第一个阶段,在2020年8月20日以前的利息部分,会按两个比例核算。

第一个比例24%,如果每月还有未偿还的利息,则在诉讼当中法院不会支持28%的年化利息,仅会支持24%的年化利息。因为,24%以内的年利息在当时属于未付合法利息的上限。

第二个比例36%,如果双方约定的年利息是在36%以上的,在诉讼当中,法院一律不予支持;也可以说,超出36%这个范围以外的年利息都是违法的,借款人如果向法院申请要求退回多支付的利息,是会得到法院支持的。在36%以内,如果已经支付了的,法院也不会支持再予传回。本案中,约定的是28%,如果张力已经按28%支付了部分利息,那么已付部分也是合法有效的。

也就是说,对于24%-36%之间的年利率约定,是合法还是不合法的呢?这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了。如果是借款人已经支付过了的,那法院也不会要求出借人退回。如果还没有支付的,法院最高只会支持24%的年利率。

第二个阶段,在2020年8月20日以后的利息部分,由于新规的修改,最高只会支持4倍的LPR,为年化15.4%。后又于2022年1月20日调整为年化14.8%。

解决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修订后,法律支持最高上限调整为四倍的LPR。因此,自2020年8月20日后,作为出借人,在约定民间借贷利率时,需以此为限。作为借款人,如果发现约定利率高于司法解释规定的最高上限,则可以要求降低甚至要求退还已经多偿付的利率。

相关案例

1、崔莉霞、榆林市恒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民间借贷纠纷案,陕西省定边县人民法院(2021)陕0825民初8584号。

2、滨州蓝盾安防设备有限公司、信连明民间借贷纠纷案,山东省滨州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2021)鲁16民终3815号。

3、白水县宏达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董玲芳等民间借贷纠纷案,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陕05民终3218号。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律总管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的相关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在线咨询律总管,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展开全部

以上律师普法内容,仅供参考。由于每个案件或纠纷的发生背景都不一样,解决方式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帮您解决问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咨询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让律师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大律网制作,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在如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33 位律师在线 累积服务 298072 人/次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相关法律热门关注

不明白,就问一问

怎么区分欠条与借条在法律上,律师怎么看

已有 10万+ 用户,在 30天内 解决了该类型的问题

张嘉娱

张嘉娱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建设工程、债权债务

start 5.0分 服务: 520人 好评: 0
  • 回复快
  • 热心律师
  • 很有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 2021 大律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004848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21738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14353

咨询1 咨询2 咨询3 咨询4 咨询5 手机咨询1 手机咨询2 手机咨询3 手机咨询4 手机咨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