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平台

开车撞人逃逸了人没事怎么处理

2021-12-08 12:46

661人已浏览

荣静月

荣静月律师

已帮助 1193

好评132

  • 有团队
  • 办过大案
  • 高学历
  • 交通事故

专业分析

开车撞人逃逸了但是受害人并没有因此受伤的话,开车的一方受到的处罚可能会比较轻。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在诉讼过程中,对于罗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议,但对罗某肇事后逃离现场又自动投案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关于开车撞人逃逸了人没事怎么处理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开车撞人逃逸了但是受害人并没有因此受伤的话,开车的一方受到的处罚可能会比较轻。但是人没有受伤并不代表的是驾驶方不会受到任何的赔偿。而且没有事也不是逃避责任的一个借口。那么开车撞人逃逸了人没事怎么处理呢?接下来就有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再者,事故当时人没事,不代表后续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若事后伤者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治疗,再报警的,仍有风险被认定为逃逸。

罗某驾驶一辆无牌号且已报废的东风牌自卸车,从西林县那劳乡斗皇电站施工工地驶往该县普合乡大河村运输砂石,行至新丰小学门前公路时,由于罗某操作不当,致使车辆将在前面同向骑自行车的学生贺某撞倒在地,贺某当场死亡。罗某惧怕被旁边看见的群众殴打便驾车离开现场,到电站施工工地后即打电话报警。

在诉讼过程中,对于罗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议,但对罗某肇事后逃离现场又自动投案的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情节恶劣,应当加重处罚。至于他逃跑后又打电话报警的行为,仅仅是量刑时考虑自首的一个从轻情节。

第二种意见认为,罗某的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能加重处罚。理由是:罗某因惧怕遭受殴打才逃离现场,但很快又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报案,其主观上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第一,法律禁止交通肇事后逃逸,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维护交通管理秩序。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而具体地规定了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应当履行救助等义务,《刑法》将交通肇事后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顾的逃逸行为作为加重处罚的条件。如果将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界定为规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无疑会使法律规定行为人的保护现场、抢救伤者的义务化为乌有,极大地损害被害人的利益。

第二,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理解为逃离现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救助义务更符合立法的本意。从字面上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逃离现场,不履行救助义务;二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畏罪潜逃。对《刑法》条文中的“逃逸”如何理解,立法机关并未作出解释。因此不能简单地得出“逃逸”就是逃避法律追究的结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法定刑也相对较轻。法律完全没有必要将这种涉嫌轻罪而逃避法律追究、妨碍国家追诉权利实现的行为作为法定的加重处罚的情节。国家追诉权利的实现与公民的健康和生命相比,法律更关注的是后者。从这个角度讲,将交通肇事后的逃逸理解为逃离现场,不履行救助义务的行为更为准确与科学。

此外,从《刑法》的规定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分为两档,一是有逃逸情节的加重;二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显然,法律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指的是不履行救助义务、逃离现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无论其事后是否投案,都构成《刑法》意义上的“逃逸”。相反,如果行为人履行救助义务后逃跑,则不能适用加重处罚的规定。

第三,交通肇事逃逸后又投案自首的行为不影响“交通肇事逃逸”的成立。至于其逃逸后因畏惧法律或者其他原因又投案自首的,只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不能成为否定其肇事后逃逸的理由。

罗某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救助义务而逃离现场,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应当按照《刑法》规定加重处罚。至于其后来又打电话投案自首的行为,可以在量刑时给予考虑。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律总管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开车撞人逃逸了人没事怎么处理”的相关知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在线咨询律总管,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展开全部

以上律师普法内容,仅供参考。由于每个案件或纠纷的发生背景都不一样,解决方式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帮您解决问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咨询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让律师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大律网制作,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在如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33 位律师在线 累积服务 292157 人/次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相关法律热门关注

不明白,就问一问

怎么区分欠条与借条在法律上,律师怎么看

已有 10万+ 用户,在 30天内 解决了该类型的问题

姚平

姚平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start 5.0分 服务: 1916人 好评: 125
  • 回复快
  • 热心律师
  • 很有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 2021 大律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004848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21738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14353

咨询1 咨询2 咨询3 咨询4 咨询5 手机咨询1 手机咨询2 手机咨询3 手机咨询4 手机咨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