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平台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几年?

2023-06-09 10:24

944人已浏览

荣静月

荣静月律师

已帮助 1193

好评132

  • 有团队
  • 办过大案
  • 高学历
  • 交通事故

专业分析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

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中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正在实施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行为,是不存在防卫过当的。如你所说,对方三人持凶器入室行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打死了行凶者也不属于防卫过当。除非是对方的暴力侵害已经被成功制止,你的朋友出于“防患于未然”的想法进一步伤害对方才可能导致“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一般都会以“故意伤害罪”定性,但是在量刑的时候会从轻。

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杀人罪。按照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对于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何种情况下减轻、减轻多少,何种情况下免除处罚,一般应当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过当的程度、罪过形式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权益的性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服刑期间制止了他人犯罪属于有重大立功表现,对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般一次减刑不超过两年有期徒刑。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悔改表现突出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得超过两年有期徒刑。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被判刑多少年?

(一)案例故事

在一天深夜,张某和妻子王某正在熟睡。有三个人打算盗窃张某家中的财物。他们用特殊工具试图撬开他们家中的防盗门。他们家中的小狗听到声音开始狂吠。张某和妻子醒来,当听到门口的响声以后,赶紧起来穿好衣服。就在防盗门即将被撬开之时,妻子王某打电话报案。张某和王某拿着水果刀、“防狼喷雾”和消防器具,向门口走去。当三个人打开房门之时,张某和王某开始向他们进攻。三个意图盗窃的歹徒还没等做什么,就被张某夫妻用防狼喷雾、定型发胶、酒精消毒液等液体喷的双眼模糊,大喊救命。其中一个歹徒抓住张某,掐住他的脖子。为了保护丈夫,张某的妻子赶紧用椅子砸这个歹徒。张某趁机反掐住歹徒的脖子,直到歹徒没有反抗之力。最终因掌握不好分寸,张某把这个歹徒掐死了。

本案中,张某在正当防卫时导致歹徒死亡,涉嫌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罪。大硕律师和您谈谈这个罪名涉及哪些法律规定。

(二)相关的法律规定

1、防卫过当是超过明显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是造成了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依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有防卫过当情形的,在量刑时,“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正在实施的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行为,所进行的自我保护性防卫,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情形。

4、“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罪名,通常都会以“故意伤害罪”来定性,但是在量刑之时会从轻处罚。

5、如果由于防卫过当行为导致对方死亡的,也就涉嫌了故意杀人罪。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将被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6、在司法实践中,确定在何种情况下减轻处罚、减轻多少;在何种情况下免除处罚,一般应当综合考虑防卫的具体目的、防卫过当的程度、防卫的形式,以及防卫行为所保护权益的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律总管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几年?”的相关知识。防卫过当致对方死亡即涉嫌故意杀人罪,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在线咨询律总管,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展开全部

以上律师普法内容,仅供参考。由于每个案件或纠纷的发生背景都不一样,解决方式可能不同,为了更好的帮您解决问题,保障您的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咨询律师详细说明情况,让律师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大律网制作,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在如何形式复制、转载。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34 位律师在线 累积服务 295300 人/次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相关法律热门关注

不明白,就问一问

怎么区分欠条与借条在法律上,律师怎么看

已有 10万+ 用户,在 30天内 解决了该类型的问题

邢颖

邢颖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擅长: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民间借贷、交通事故

start 5.0分 服务: 299人 好评: 0
  • 回复快
  • 热心律师
  • 很有帮助

版权所有 ©2020 - 2021 大律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004848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21738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14353

咨询1 咨询2 咨询3 咨询4 咨询5 手机咨询1 手机咨询2 手机咨询3 手机咨询4 手机咨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