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法律咨询平台
2021-10-12 13:41
393人已浏览
参与骗保怎么处罚
1、医疗保险骗保一万元以下应属于轻微事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同时处以违法违规行为涉及金额的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若是造成严重损失的,可暂停其社会医疗保险待遇;
3、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律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第八条根据《决定》第十六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哪些事件属于骗保行为群众需注意
目前根据公开案例来看,骗保最主要采取的有串换诊疗项目、空刷医保卡和过度治疗等手段。
串换诊疗项目,即将不应由医保资金支付的生活用品、保健品、耗材、诊疗项目等,串换成医保资金可以报销的内容,从中骗取医保基金。
空刷医保卡,意味在患者并未就医购药的情况下,通过免费赠药赠物、给予回扣等方式,诱导或吸引参保人员到药店、诊所或医院空刷医保卡,或留存收集参保人的医保卡自己刷,套取医保基金。
过度治疗,就是小病大治,从而获取更多的医保报销。
国家设立医保基金是为了保障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医疗基金是老百姓的治病钱、救命钱,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应当管理好、使用好自己的社保卡,遇有租用他人社保卡套取医保药品牟利、利诱指使参保人员开药再回收销售牟利等方式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等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
案例:
12月20日,安徽省太和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孙秀剑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新京报报道的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的情况基本属实。截至12月19日,太和县公安机关已刑事拘留8人,太和县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已被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普济中医院、东方医院、和美医院这三家民营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正在接受调查。医院骗保的具体金额尚在进一步核查之中。
判决:安徽省纪委监委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决定对阜阳市政府、太和县委、县政府等7个党组织(单位)、19名责任人(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7人、科级及以下干部11人)严肃追责问责,其中,5名责任人因严重违纪违法涉嫌犯罪被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公安机关已对56名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医保卫健部门依法对涉事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依规依法追缴被骗医保基金。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大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参与骗保怎么处罚”的相关知识。 2、若是造成严重损失的,可暂停其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在线咨询大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展开全部
︾
如果还不明白,看再多也不如问一下,让律师告诉你答案,99.3%的用户选择
34 位律师在线 累积服务 261823 人/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来处理
相关法律热门关注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律师回复中...
律师回复中...
律师回复中...
律师回复中...
律师回复中...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主任律师
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
互联网+门店快速解决问题
版权所有 ©2020 - 2021 北京大律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2020048486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21738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14353